攪拌工藝過程的攪拌級別
針對不同的攪拌工藝過程、相態和強度等級要求,估算完成攪拌所需攪拌軸功率。攪拌特性計算包括:攪拌軸功率、攪拌器泵出流量和循環流量、攪拌器排出流壓頭、攪拌槽傳熱系數、液分散臨界轉速、比界面積、固-液懸浮臨界轉速、氣液分散臨界轉速、傳質速率等。
攪拌工藝過程要求的攪拌等級如圖:
攪拌工藝過程要求的攪拌等級如圖:
攪拌等級 | 液液混合 | 固液懸浮 | 企業分散 |
1~2級 |
適用于底流動速度的工藝過程: ①比重差小于0.1互溶液混勻。 ②粘度比大于1/100互溶液混勻。 ③不同物料長時間混合均勻。 ④混合液體表面產生平穩流動。 |
適用于低固液懸浮的工藝過程: ①顆粒在容器底部緩慢移動。 ②容器底部顆粒可有周期性懸浮沉降。 |
適用于氣液分散不是關鍵因素的工藝過程: ①攪拌器超過臨界轉速,較低水平的氣液分散。 ②容器底部顆粒可有周期性懸浮沉降。 |
3~5級 |
適用于普通混合攪拌工藝過程: ①比重差小于0.5互溶液混勻。 ②粘度比大于1/1000互溶液混勻。 ③低粘度液體表面產生小波動 |
適用溶解攪拌工藝過程。離底固液懸浮: ①顆粒離開容器底部懸浮。 ②顆粒在1/3液體高度均勻。 ③懸浮液可從底部出口排出。 |
適用于普通氣液分散的工藝過程: ①可使小氣泡達到容器壁。 ②可使部分氣泡再循環導攪拌器產生再循環。 |
6~8級 |
適用于大多數混合攪拌工藝過程: ①比重差小于1.0互溶液混勻。 ②高粘度差互溶液混勻。 ③低粘度液體表面產生大波動。 |
適用于大多數固液懸浮攪拌工藝過程。固液懸浮均勻: ①顆粒在95%液體高度均勻。 ②懸浮液可從80%液體高度外排出。 |
適用于常見氣液分散的工藝過程: ①可使氣泡表面積達到一定的傳質要求。 ②可使多少氣泡產生再循環。 |
9~10級 |
適用于強烈混合攪拌工藝過程: ①比重差較小互溶液混勻。 ②高粘度差互溶液混勻。 ③低粘度液體表面產生激烈波動。 |
使用于完全均勻固液懸浮攪拌工藝過程: ①顆粒在98%液體高度均勻。 ②懸浮液可從溢流排出。 |
適用于常見氣液分散的工藝過程: ①可使氣泡表面積達到較大程度。 ②可使氣泡產生再循環。 |
- 上一篇:攪拌裝置的設計選型 2018/4/27
- 下一篇:攪拌設備常規設計方法解析 2018/4/25